毛皮動物毛被脫換
覆蓋在動物體表的毛稱毛被。由不同形態(tài)的毛纖維按順序和層次排列而組成。毛皮由定向毛、針毛、兩型毛和絨毛構(gòu)成。毛纖維生長到一定時期逐漸脫離毛囊,繼而被新毛所取代,此稱換毛;毛絨脫換按一定部位順序進行,此稱換毛序。
春季換毛序,通常是從頭、頸和前肢開始,然后沿兩肋、腹部進而擴展到背部,臀和尾部最后脫換。新生夏毛也是按此順序而生長。毛絨脫換期間出現(xiàn)色素沉積,皮膚色澤由粉紅色轉(zhuǎn)為青灰色。
秋季換毛順序,恰與春季換毛序相反,先從尾、臀部開始,逐步向前擴展到軀干,最后到四肢及頭部。新的冬毛亦按此順序生長。尾臀部最早脫換,但成熟最遲。皮膚色澤隨著毛絨生長成熟由青黑色轉(zhuǎn)為青白色。
不同種類的動物換毛順序亦不相同,各種動物有它特定的順序。狐的毛絨脫換則從腿和腹部開始,由頭部向臀部擴展。赤狐春季換毛明顯,而秋季換毛僅長出絨毛,使冬季毛被增厚。
不同動物毛絨成熟日期不一致。在陸生毛皮動物中紫貂冬季毛絨成熟最早,11月上旬已長出豐滿而柔軟的冬毛,水貂在11月中旬成熟,貉與水貂相似,狐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,北極狐要比其他狐晚15天左右。
毛皮動物的毛絨成熟日期受不同地區(qū)、氣候條件、健康狀況和營養(yǎng)水平等因素影響。光照時間的改變對毛絨脫換及成熟產(chǎn)生很大的影響。春季延長光照,可使冬毛提前生長。資料表明,從7月下旬開始模擬北緯50°秋分后光照變化規(guī)律,實行人工控制光照,可使水貂冬毛提前一個月成熟。近年來,隨著毛皮動物飼養(yǎng)方式向集約化轉(zhuǎn)變,新型遮光材料的出現(xiàn),為人工縮短生產(chǎn)周期開辟了廣闊的前景。